事逢甲辰氣象新,民間易學界自甲辰年開春以來便瀰漫著一股奮發的朝氣,又遇卲子數九紫離火運說的加成,光是聽聞今年將啟動的項目,已超過近三、五年聽聞之總合。
行卯只是這風景當中的一株小草,欲借本文向各方先進總結行卯過去幾年的成績,並展望今後十年的工作。
首先是出版方面──
一、擴充作者群。
行卯出版社成立於1975年,本是專屬梁湘潤老師的出版社。當鄒文耀前輩在世時,行卯也曾出版過鄒老著作,可以說在命學當代史上,行卯亦留下了雪泥鴻爪般的一點痕跡。
梁湘潤老師歿後,入室弟子何重建與於光泰接下了筆桿,在行卯各有兩本專著刊行,這四本書已與作者見面多時。
2024甲辰年,行卯與陸致極老師首次合作,出版《細理干支:六十日柱新探》。同時也將與李鏘濤、莊圓兩位老師的合作提上了日程。李鏘濤編撰、莊圓校訂的《〈增訂萬曆初刻三命通會〉徵引人物履歷長編》第一輯正在收尾,出版在即。可以說:持續擴充作者隊伍就是行卯下一個十年的目標。
二、《梁湘潤先生紀念文集》(2021)出版。
我多次說到:紀念文集是學派的機關報,紀念文集的出版標誌著梁學的成立。作為學派的刊物,紀念文集將持續邀稿,矢志成為半學術年刊,開拓「干支祿命法」的學術前沿。第二期正在收尾中,仍舊開放先進們投稿該期。我們期待《紀念文集》成為干支祿命研究者書架上的必備讀物。
三、《五行精紀注釋》(2023)出版。
2012年先君子在浙江奉化託付何重建、何駿傑、俞文浩等師生,對《五行精紀》做正本清源的專題研究。《注釋》的出版發行標誌著專題研究的落實,這是梁學的十年一劍。
其次是文化教育及學術研究機構──
梁湘潤祿命文化研習班自2007年開辦,學員逾百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梁湘潤祿命文化研究會,其核心成員中的許多位均受邀聘為2020、2024兩屆的行卯出版社學術顧問。研究會既是學術機構,已經出版了著作,更為學界孵化了一批講師並學者。
而行卯學術顧問團則成立於家父歿後,起初是為了審校著作的工作需要。2020年前後,我與辛金秀老師明確了關於成立行卯出版社學術顧問團的全部規劃,並另著手制定課綱,將學術前沿與五術教育分科。依默契,追認辛金秀老師為第一屆(2016-2020)唯一一位學術顧問,以致謝那段時間辛金秀老師為行卯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編撰意見;自2020年第二屆起,辛金秀老師卸任首席學術顧問,轉聘為梁湘潤祿命傳習講座教務長並常任學術顧問。
2020至2024年的第二屆,行卯敦聘何重建老師為首席學術顧問,自此行卯學術顧問團不再只處理出版物的審訂,更對接了梁湘潤祿命文化研究會的專題研究。《五行精紀注釋》是梁學的十年一劍,標誌著專題研究的落實,既推漲了古法研究的熱潮,也將命理學界的「古今之爭」推向了臺前。
2023年底,與教務長辛金秀老師議定,原「梁湘潤祿命傳習講座」更名為「行卯易學院」,甲辰年課綱近期公告。
2024年二月,敦聘陸致極博士為行卯學術顧問,官店增開陸老師的書籍專區。我正在撰寫的專書可以說是家父的史論和陸老師的研究進路的一次綜合,我與陸致極教授都以撰寫學科史為職志,並關注著一批相同的古代社會史的資料。在研究方法上,陸致極先生是我最尊敬的前輩學者,能與陸老師共事是我的榮幸。
展望2024到2028年,行卯將邀約何重建老師門下幾位(同時是《五行精紀注釋》編輯委員的)王化斌、佘猛、趙保華、周紅豔等幾位老師持續參與寫作、教學並翻譯等各項工作。希望成果在近年內就能與讀者們見面。
最後,當代命學界可以說是展開了一場「古今之爭」,行卯出版社有幸能以最貼近的視角紀錄這場事件。我想這至少是一宗「小週期」內的學術熱點,又或許,它必將成為往後三百年「大週期」的序章──這取決於論者此刻的立場。
近來許多位易友想知道我的立場是什麼。就在撰寫這篇新春詞的時候,有一個念頭抓住了我,那就是:其實我應該站在行卯讀者的立場。行卯過去受到從業者跟研究者的喜愛,是因為先君子的實用主義性格,當我想明白了這一點,展望新的十年,便懷抱著了樂觀的期待。行卯會持續站在實證的立場,報導這一時期的命學風華,並且尊重歷史自己做出的抉擇,做一個報導者,不敢為天下先。又如同我在《梁湘潤先生紀念文集》中所說的,我們樂見學術爭議通過實證解決。道術不相遠,展望甲辰年,我們干支細理,事上磨練。
十年皓首窮經,
蝸牛角上勝意。
吃穿嫁娶無違道,
行卯實務論命。
行卯出版社社長梁翰於大連庚辰文化
2024年03月30日歲次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