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五行精紀》,三十四卷,宋刊本再刊本,日本藏本,以下簡稱「宋刊本」。
二、《五行精紀》,三十四卷,十二行本,韓國延世大學藏本、奎章閣等多個藏本,係同一刻板,以下簡稱「延世本」。
三、《五行精紀》,三十四卷,樂樂射御書數六冊木板本,韓國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本,以下簡稱「國學本」。
四、《五行精紀》,三十四卷,清琴川張氏小琅嬛福地精鈔本,台灣中央圖書館藏本,中國國家圖書館另有同種鈔本,以下簡稱「台藏本」。
五、《五行精紀》,三十三卷,明佚名鈔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以下簡稱「明鈔本」。
六、《五行精紀》,三十三卷,清海虞氏鈔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此書似為明鈔本的再鈔本,以下簡稱「清鈔本」。
七、《五行精紀》,存十一至二十九卷、三十一至三十四卷,九行本,有韓國延世大學、高麗大學等四五處藏本,係同一刻板,此本與十二行本多有差異,以下簡稱「九行本」。
八、《五行精紀》,三十一卷,清鈔本,此與前述台藏本、明鈔本、清鈔本略有不同,湖南省圖書館藏本,以下簡稱「湘藏本」。
九、綜上八種版本,刻本當為三種刻版,十二行本為兩種,宋刊本為其一,延世本和國學本為其二,九行本又為另一刻板。從鈔本來看,母本應有三種,台藏本為其一,明鈔本、清鈔本為其二,湘藏本為其三,此本錯誤最多,幾無校訂價值。